当前:海亮报 - 2013年八月 - C版

报刊分类

海亮报
版面导航 A版 B版 C版 D版

在乡村田野间歌唱

——读周煦凤先生“三话”民间文学作品集有感


■黄社/文


近日收到煦凤先生送来的新作《浣江闲话》,至此,我已收集了他的《道地乱话》、《镜山夜话》、《浣江闲话》三本民间文学集,而“三话”里的作品我也全部仔细拜读,煦凤先生一惯沿用平和直白的文风,读他的文字,犹如品一坛陈年老酒,初喝时会因年代久远而略显寡淡,喝到后来方能品出醇厚隽永。读他的作品,又仿佛回到儿时夏夜,在家乡那棵茂盛的法国梧桐下,和小伙伴们三两一簇的围坐在一位“胖天”大伯面前,听他讲那些笑话奇谈、鬼怪故事。读着一篇篇用诸暨方言叙述、构思和表现的千百年来流传在诸暨人民口头的故事,心情特别的好。这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如同诸暨不少古老的风俗习惯一样,随着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一天天与人们渐行渐远,有的甚至已经被甩进遗忘的角落,正是靠着煦凤先生的选择、取舍、再创造,重新让它们得以继承和传播。


我与煦凤先生的交往,要追溯到10多年以前,那时我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小喜欢民间文学的我对他发表在《诸暨日报》上的文章如获至宝,常常反复琢磨,与自己耳濡目染的农村习俗和见闻如出一辙,产生深深的共鸣。那时我了解到,先生是草塔镇政府的一名文化干部,当2002年先生出版《西施故里风情录》一书时,与他从未谋面的我不揣冒昧去信索求该书,先生没有半点感觉唐突的意思,如愿赠书一本托文友带我,并在扉页题写了“请黄志锋先生教正”几字,让我受宠若惊。后来我才知道,我母校名师周煦朝老师是先生胞弟,周老师担任过母校的副校长,现为绍兴经济特产站站长,是省内知名的农林专家。有了这层关系,和先生更多了几份亲切感,当先生陆续出版新作时,我总能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他的赠书,有一次有位长辈祝寿,我又去信托他帮忙撰写一副寿联,他也欣然应允,丝毫没有文人的傲气,让我又对他多了几分敬佩。


有意思的是,几年后我谈恋爱结婚,妻子竟也是梅山人,且岳父母年轻时和先生同属一生产队,常年在田间地头一起劳作,有“赤脚兄弟”般的情谊。岳父告诉我,先生的父亲曾是诸暨颇有名望的民间戏剧家,台上能演,台下能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活跃在民间草台班子上,当时诸暨大小西区“金根老生”这一称号,可以说得上老幼皆知。从小受家风熏陶,耳濡目染,先生从小对民间文学具有浓厚兴趣,对一些说唱俚语、荤腥笑话、民间传说他都过耳不忘,并能添油加醋复述给别人听,是当时生产队里的“胖天大王”。先生当过农民,做过民办教师,1982年开始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怨无悔地走上了民间文学创作之路,而且还担任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与先生偶有书信电话往来,神交已久。但真正见面,是刚刚在前几天。去年刚办退休手续的先生居住绍兴儿子处享受天伦之乐,那天赶回草塔文化站开会,他特地将新作《浣江闲话》送到我的小区门口,虽然那天我订好机票要到外地出差,手头还有好几件急事在处理,先生一片赤诚送书,让我感动不已,我执意送他去草塔。路上先生与我聊民间文学、拉家常,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我心里,先生早已是我的忘年之交,半小时左右的车程,竟然一眨眼功夫就到了。


文以载道,自古而然。煦凤先生亦不例外。多年来先生不慕虚名,不恋得失,全身心义无反顾地笔耕在他那片璀璨绚烂、神奇瑰丽的乡村田野,那些散落于乡村民间的口头笑话,经过先生的精心取舍和撰写,于平实的字里行间,脉动的是贬恶褒善的良苦用心。掩卷联想当今世风,讽喻劝戒的现实意义尽显笔端。


愿煦凤先生能老骥伏枥,笔耕不缀,让我们读到更多更好的民间文学作品。


外一篇


登东白山记


登名山大川无数,犹钟爱家乡的东白山。东白山太白峰高1194.6米,为浙东第一高峰,此处山高林密,层峦叠嶂,观日出,听云涛拍石之声,大有“一览众山小”之豪情,此地更有“七仙女”与“柳仙”之传说,口口相传,不绝于耳。虽多次登临,然屡觉新意,越发生爱,谓之春夏秋冬四季,景致各有不同也!


周六傍晚约几位好友赴东白山观日出,一向不喜外出的妻也一反常态要求前往,不巧我单位临时有事,几人匆匆汇合赶到山脚下廖宅村时,已是晚上七时有零,天色全暗,又毫无夜行准备,只能借手机微光前行,朋友无登山经验,随行带了好多美食水果,途中叫苦连天,小插曲不断,队友们相扶相携,首尾呼应,耳边山虫低吟,溪声潺潺,倒是别有情趣!经过两个多小时攀登,终于到达半山腰龙门顶茶庄,热情的主人早已把准备好的可口酒饭搬出,静谧茶园瞬时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久久回荡于山谷,我们晚宿龙门顶茶庄。


今早凌晨三时半刚过,我们又出发直奔太白峰,我睡眼迷蒙,不想妻却越走越来劲,把我远远甩在后面,赶到山颠五时左右,我体力透支,动弹不得,但眼前一幕让我立刻兴奋起来,山上观日出者人头攒动,聚集不下数百人,更有摄影发烧友拉起长枪短炮,占据有利地形。虽时值盛夏,但山风呼啸,温度低达10度左右,大家都裹着棉衣、被单御寒。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后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引得大家不断调整角度,按下快门!同行附近小学的杨老师是位“才女”,即兴出了一句诗“日出汤谷,不得见,东白山颠,碰个面!”发在微信上,我也不揣浅陋地续写了下句“日出汤谷不得见,东白山颠碰个面。谁说犹抱琵琶不美?人潮只为睹芳颜!”细细一品,正符合此时意境,回味无穷!


看日出回来踏着晨露下山,呼吸着清新空气,好不惬意。登山实乃怡情、益志、健身之好方法!


上一篇: 集团总部航拍照

下一篇: 读懂自己

返回
诞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团,乘改革开放之天时,借浙江先发之地利,聚勠力同心之人和,成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典范。集团管理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员工2万余名,总资产超570亿元,产业布局12个国家和地区,营销网络辐射全球。2019年,集团营业收入1879亿元,综合实力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第46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4位。旗下的海亮教育集团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标杆,海亮股份在亚洲、美洲、欧洲设有19个生产基地、是全球铜管棒加工行业的标杆和领袖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