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与除名查询系统 |
语言选择:中文(简体)
选择您的语言
选择不同的语言,将会呈现不同的内容信息
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媒体

【CRIC地产观察】海亮地产:周迪永的理想国

文∕黄丽丽 克而瑞信息集团品牌中心编辑

受访∕周迪永 海亮地产控股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侧记

对海亮地产控股集团的总裁周迪永的印象建立在正式采访他以前。

一是低调。万能的度娘在他的低调中也无能为力。在网页中苦苦搜索,得到的信息,也仅限于周迪永在年会上或者视察工作时的惊鸿一瞥。  二是年轻。网上有2008年大连春季房交会上的一篇采访,彼时周迪永还是华润大连营销中心总监,脸上写满意气风发的朝气。难以置信海亮地产的总裁竟会如此年轻,难不成同名同姓?到底有几个周迪永?

 

门一开,我们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白色的衬衫套一件藏蓝色线衫马甲,瘦削的脸颊上架着一副眼镜,初一看,年轻得似刚毕业的大学生。心里顿时一定:果真就是他了!

随着访谈的深入,我们逐渐理解,他的年轻不仅仅表现在外表上。对工作“一根筋”的执着和简单成熟的管理思路,方能使得这样一位商界领袖依然拥有如此清澈、坚定的眼神。

 

时间回溯到2002年以前,周迪永还是一个典型的工科男,每日奔走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最大的理想便是与学长学姐一样进入某个设计院,做个总设计师或者工程师。那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投身房地产,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家乡名企——海亮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周迪永 海亮地产控股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投身海亮:筑梦的开始

 

周迪永,1977年生,浙江诸暨人,跟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先生是同乡。对于海亮集团这个“家门口”的浙江名企,周迪永并不陌生:海亮集团于1989年8月在浙江省诸暨市创立,现已发展成为以铜加工、房地产、金属贸易、能源矿产、基础教育等为主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总资产约413.3亿元,拥有(控股)80余家子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7位,浙江省百强企业第9位。

 

如果说以前的海亮集团对于周迪永来说只是新闻媒体上或者口耳相传中听闻的一家名企,2009年,当冯海良主席向他发出诚挚邀请的时候,周迪永与海亮集团的命运开始休戚相关。在海亮,周迪永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他说,海亮吸引他的地方,除了集团强大的实力、总部位于家乡所带来的亲切,最重要的是冯主席的理念,以及海亮集团“尊重人”的企业文化。“跟冯主席交流过几次,每次都很舒服。”有时候,选择的原因就是那么简单、直接。
  

而所谓尊重,不在于给人多高的职位和薪酬,而体现在微小的细节处。“有的老板三更半夜会给你打电话,派遣一些临时的任务;但是冯主席晚九点以后和早九点以前不会给你打电话。”很小的例子,但是充分体现了海亮的人性化,或许正是这一点,让周迪永心甘情愿选择这个公司。

  

在周迪永刚进入海亮的时候,地产还不是海亮的主营业务。2011年5月,海亮地产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总部设在上海,海亮地产的发展才真正踏上了轨道。当时,周迪永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来到上海。做营销出身的他,一下子要组建自己的团队,管理整个公司,压力不可谓不大。用周迪永的话说,就是“从职业角度,完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你的所思所想、你的理念、你对自己的要求,与单一做一个项目完全不同”。

  

面对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拐点,周迪永的专业和工作经历也帮了他的大忙。土木工程出身的他在工程计划、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上游刃有余。作为一个工科男,他常常带着理性的逻辑思维去管理,在公司倡导数据说话、结果导向。在华润做营销的经历,又让他习惯了从客户的维度看待问题,就连挑选地区总经理的时候,最核心的要求也是深入地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因为对地产而言,投资是第一步的。如果地拿错了,价格高了,基本上就失败了。如何控制拿地的风险,必须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周迪永如是说,“考虑客户不是在项目开发之后才考虑的问题,从拿地开始,海亮就会把客户群想清楚。”

  

正是周迪永的这种理念,为正在处于量变的积累的海亮地产带来了质的变化:从2008年起海亮地产连续六年荣登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截至2012年底,海亮地产拥有总资产超200亿元,在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安徽、江西、山东、内蒙古、甘肃、宁夏、西藏等地拥有多家全资或控股房地产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全国化战略布局;2013年,海亮地产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强第43位,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成长速度10强第4位……当问到发展如此迅速的海亮地产的未来规划时,周迪永说:“我们的目标是2015年实现300亿年销售额,到2020年,年销售额至少500亿以上。”

  

 

海亮步伐:“稳”字当先

  

2012年是海亮地产实现快速发展的一年,总资产超200亿,销售额增加了109%,回款额增加了66.5%,营业额增加了341%,实现了全面大幅增长,部分城市业绩指标已超越当地标杆公司,行业地位显著提升。截至2013年3月,海亮地产已在全国拥有15家全资或控股房地产企业,已开发 50 余个项目。其中,银川“海亮国际社区”、重庆“北碚新城”、诸暨“浦阳江一号”、合肥“海亮九玺”、内蒙“海亮广场”、绍兴“御和园”等项目广受好评,产品线囊括了精品住宅、都市综合体、星级酒店、专业市场等多个领域。

  

2013年开年至今,海亮地产在安徽、苏州、重庆等地先后拿了六块地。此般频繁、集中拿地一下子吸引了房地产行业的眼球,短短几个月间,业界已无人不知“海亮”。当问到这种拿地频率是否过快时,周迪永表示,海亮地产一直走的是稳健路线,拿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谨慎之举。虽然有海亮集团这棵“大树”之荫,海亮地产却严格把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只要你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海亮地产基本布局在二、三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受宏观调控最小”。
  

“在我看来,调控对大企业来讲未必是坏事。越是宏观调控,土地市场越理性,对我们开发商越有利。怕的是市场很火热,土地市场也很疯狂,拿地的风险会随之增大。”在问及对十年宏观调控怎么看时,周迪永的理性和淡定让他的回答与众不同。“对海亮地产来说,因为我们紧抓刚性需求,而国家政策最主要的还是抑制投资性需求,所以我们受调控影响不是很大。海亮地产目前布局主要在中西部省会城市,房价不会太高,保持在5000~6000元/平方米左右,13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80%以上,基本走刚需和刚改路线。”

  

早在2007~2008年宏观调控陆续开始时,海亮地产定的战略就是往西走。在很多知名房企都在一二线争斗得水深火热的当时,海亮地产已经预见到随着国家的发展,中西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一些人口多的省会城市,比如银川,人口的集聚效应与大连等城市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甚至更强。在国家提出“城镇化”的概念之前,海亮地产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在与杭州仅一河之隔的诸暨店口镇,海亮地产精心打造的城市别墅—海亮御园,集法式建筑之精髓,在城市中轴之上,白鹭香溪,临湖望山的上风上水之地,吸引了众多高端、刚改需求的客户目光。正是坚定不移地走刚需路线和对政策的预见性,让海亮地产面对调控的时候能够举重若轻,甚至在调控越严厉、房地产整体市场越低迷的时候,海亮地产发展得越好,越快。正是因此,在此轮调控后,海亮地产成了房地产市场一匹亮眼的黑马。

除此以外,周迪永不否认海亮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对海亮地产大有助益。这种助益并不仅仅指集团为海亮地产领域投入多少资金,更多的是海亮这个品牌本身,在政府、银行、业界所得到的认可。海亮集团作为经营多年的企业,海亮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海亮牌高精度铜管材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无形却是巨大的,海亮的资源很多可以来自其他产业。单一房地产面对调控,容易出现资金流、现金流断裂等问题,而集团的强大无疑为海亮地产的发展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铜加工起步的海亮,对对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非常敏感,独特的成本控制方法,恰恰弥补了单一房地产成本管理的粗放模式。

  

周迪永举例说,在铜加工领域,存在两类企业两种做法:一类是做期货生意,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高利润的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一旦遭遇行情不好,就会一落千丈、难以翻身;以铜加工发家的海亮集团,则只赚取其中的加工的利润,不做投机生意。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让海亮地产坚定了稳健的步伐。

  

 

团队建设:诚信至上
  

令我们惊讶的是,今年36岁的周迪永并不是海亮地产最年轻的高管。周迪永本人透露,在海亮地产,一些区域公司的总经理,年龄最轻的甚至有80后,这在别的公司是很难见到的。为什么选择用年轻人?这跟冯主席看重年轻人的理念分不开。在周迪永看来,选择区域总经理最重要的是两种品质:第一是要有责任心,因为房地产毕竟是资金吞吐量比较大的行业,首先要对股东负责;第二是要有上进心,吃苦耐劳,能带领一个团队迈向更好的未来。而之所以选择年轻人,是因为很多人一旦拥有了某种资历,坐到一定位置,会慢慢有一种“惰性”,安于现状,没有年轻人奋发向上的冲劲。

  

当然,经验所限,年轻人不可避免地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走一些弯路,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在周迪永看来,这种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可以通过总部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来避免。海亮地产并不是那些只享受优秀人才的成果却不注重培养的企业,公司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人才。虽然公司内部也注重效应导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不行,公司就要裁员。

  

“公司对职业经理人除了给他们一个发展平台,也要让他们觉得公司的人性化,觉得工作得有价值,得到公司的认可、欣赏和尊重。”周迪永谈起这个问题似乎特别有感触,他希望在海亮地产,尽管工作强度很大,但是大家内心是充实的,“我们很多同事,辛苦真的不怕,加班到一两点无所谓,但他们是心甘情愿去奋斗。”

  

虽然在下属或者同事眼中,周总是个偏于严厉、管理得比较细的领导,但他的以身作则让大家心服口服。周迪永认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正是一把手的言行举止。如果身为管理者说一套做一套,这对企业文化的杀伤力是不可估量的。“我特别看重一个人是否诚信,因为诚信可以减少沟通成本。一个人如果不诚信,会让我非常头痛。”当问到想把海亮地产打造成一个怎样的团队时,周迪永表示,“我希望海亮地产能成为一个阳光的、有理想的公司,我们的员工能彼此坦诚、讲诚信,成为一个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职业素养都很高的团队。”

  

这又是让我们惊喜的地方。这个工科男,在团队管理、企业文化上很有一手。

  

 

家庭与事业:能者兼顾

  

三十而立这个古训,周迪永似乎完成得很完美。事业方面,海亮地产已经步入轨道,日益壮大;家庭方面,周迪永有一个贤惠的太太、一个五岁的儿子。这样的生活,对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来应该算是很令人羡倾了。如果说有遗憾,也许就是之前跟家里人聚少离多,不过随着家人搬到上海定居,这唯一的缺憾也已圆满。

  

在周迪永看来,人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重心也有所侧重。比如在刚毕业的那些年,他主要以奋斗事业为主;而随着职位的提高,他对家人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对父母更加感恩,对妻儿的爱护虽然不曾言说,但更多的是沉淀在心底。鱼和熊掌为什么不可以兼得?周迪永偏要做到家庭和事业兼顾。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把工作融合到生活里去。”周迪永如是说。

  

或许是因为理工科出身,周迪永的爱好并不多,偶得的闲暇时间会用来看书,看电影。在工作之外,他希望能通过书籍和电影去体会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无论是曾国藩的传记、王阳明的哲学,还是严肃的文艺片、周星驰或葛优的喜剧电影,他都能从中领悟。

  

在回顾自己这半生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时,周迪永的话显得平实而又庄重,他说:“我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同事的信任,朋友的尊重,这是我觉得最有成就的事。”

  

 

后记

  

让本刊得意的是,这是低调的周迪永在海亮地产第一次接受采访。

  

原定四十分钟的采访,聊着聊着不觉就过了时间。采访过程中,周迪永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理工科出身者的严密逻辑——如果说一般人的逻辑是点或线,他的逻辑就是一张网,牢牢地将整个采访的重心抓在手中。三句不离工作,但凡问到工作以外的事情,无一例外被他绕回工作上来,颇具“工作狂”的潜质。他的回答也很少用形容词,但逻辑严密,用词平实而准确。一问星座,果然是摩羯。

  

在这个注重现实的时代,难得一见的具有理想的人,周迪永偏是其一。相信他寄托了满腔热情和抱负的海亮地产,会在他的带领下迈向新的辉煌。


(本文选自《CRIC地产观察》总第29期【明星房企的小城镇实验】)


推荐新闻

上一篇:【浙江日报】光荣浙商倡导设立“首席公益官”

下一篇:【网易】“海亮·雏鹰高飞”培养工程实施三周年晚会温暖上演

返回
诞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团,乘改革开放之天时,借浙江先发之地利,聚勠力同心之人和,成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大变强的典范。集团管理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员工2万余名,总资产超570亿元,产业布局12个国家和地区,营销网络辐射全球。2019年,集团营业收入1879亿元,综合实力位列世界企业500强第46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17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4位。旗下的海亮教育集团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标杆,海亮股份在亚洲、美洲、欧洲设有19个生产基地、是全球铜管棒加工行业的标杆和领袖级企业。